当前位置: 首页 > 农村研究 > 农村经济

新型农村养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的发展探讨——基于钟祥调研的思考

作者:孙 志  责任编辑:中农网  信息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发布时间:2015/11/22  浏览次数:11

摘  要 基于2010年暑期对钟祥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调研探讨了目前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状况指出了钟祥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钟祥模式; 政策建议


200994日国务院颁布5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6, 这也意味着我国农村居民也可以像城市居民一样领取养老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从2005年开始湖北省钟祥市积极探索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制度。20087该市被湖北省确定为首批2个试点县市之一; 11,该市出台5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6, 同时被推荐为全国57个重点联系市县之一; 12钟祥市在冷水、东桥两镇先行开展试点工作。

钟祥市新农保调查样本分布状况

笔者于201072~ 7日组织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本科生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14人赴湖北省钟祥市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调研通过与钟祥市农村社会保障局、钟祥市冷水镇人民政府等单位同志座谈了解该市新农保的具体实践方案。同时通过村干部座谈、农保经办人员访谈、村民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进一步了解农民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看法和意见。在此次调研中共涉及到1个乡镇, 4个行政村共访谈了210(其中县级干部2乡镇级干部4村级干部4村民200)。在访谈方法上采用了多种访谈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小组成员特点及优势针对不同的访谈对象结合不同的访谈目的采用不同的访谈方式。此次共发放问卷200收回有效问卷180,有效问卷回收率达到90%

1. 1 调查样本性别分布 被调查者中男性有103.0占总调查人口57.2%, 女性有77占总调查人口的42. 8%1.2 调查样本年龄分布 被调查者中30岁以下有12占总人口的6.7%; 31~ 40岁有34占总人口的18. 9%%; 41~ 50岁有40占总人口的22. 2%; 51~ 60岁有30占总人口的18. 6% ; 60岁以上有34,占总人口的18. 9%1.3 调查样本家庭人口结构分布 被调查家庭人口4人以上高达78. 0%, 其中家里有5人及以上占了66. 0% , 加权平均每户至少有5人。这说明农户家庭人口规模偏大这也成为农村社会保障的一大隐患。

1. 3. 1 家庭老龄化结构。65. 0%的受访者家里有2个老人,而家里没有供养的老人占12. 0%。这说明农村家庭中老龄人口尚占绝大多数老龄人的养老需要得到保障。

1. 3. 2 家庭劳动力结构。41% 的受访者家里有个劳动力而受访者家庭中拥有2个劳动力及以下的占将近2 /3, 可见农村每户劳动力少承担的家庭责任大。

钟祥市新农保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2. 1 青壮年农民参保率偏低 当前新农保的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组成基础养老金的份额相对较少因而使得新农保在推进过程中政策对于农民的吸引力不够明显。钟祥市总人口103. 0其中农业人口69. 7在农业人口中, 16~ 60周岁50. 3, 60周岁以上8. 4万。钟祥市政协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该市新农保排头兵冷水镇参保的1 666名农民中, 60 周岁以上的93557. 7%, 46~ 59周岁589,34. 5% , 45周岁以下的仅1427. 8% [1] 

笔者通过分析冷水镇砂家岭村参加新农保的农民资料发现该村144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其中45 岁以下人口为47占总参保人口的32. 6%, 其中16~ 20岁参保人员为15占总参保人数的10. 4% , 据悉这些参保人员多为在外务工人员往往由其父母代缴费用; 45~ 59 岁为74 ,占总参保人口的52. 1%, 60岁以上的参保人口为15. 7%20105月起审计署组织力量对全国9个省份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施情况进行审计调查。调查发现农村里的年轻人参保积极性不高。全国44岁以下的中青年参保率只有36. 2%, 远低于45 岁以上的参保率[ 2]。由此不难看出目前该市新农保的参与主体主要集中在中年人40~ 59岁的人群。据冷水镇砂家岭村支部书记田家松介绍该村20岁左右参保对象为在外务工年轻人往往由父母代缴。而在农村的青年则认为距离60岁享受养老金还有较长时间所以选择观望态度。

2. 2 捆绑缴费可能会影响参保积极性 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有户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领取中央确定的55元基础养老金。此外总的基础养老金还包括各地政府加发的基础养老金。但是无论是钟祥还是全国其他地方更多的意见是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缴费捆绑从而提高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因为在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还有一条规定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这里矛盾就来了按照规定老人要想领到养老金每个符合条件的子女都必须交保费,可现在农村大部分60岁以上老人的子女不止1农民算一下账觉得划不来就不愿意参保了。调研中发现部分60周岁以上的老人由于家庭内部矛盾一些子女不愿参保缴费而一些60周岁以上的老人愿意为子女缴费但子女不愿提供有关资料导致老人不能享受基础养老金。

2. 3 农民选择交费标准较低处于试探阶段 以此次调研的数据为例180名被调查者中106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而从缴费标准来看选择每年缴费100元的有8983. 9% ; 选择每年缴费200元的有87. 5% ; 选择每年缴费300元的有43. 3%; 选择每年缴费400元的10. 8%; 选择每年缴费500元的有43. 3%。与此同时不少55~ 60 岁的农民由于只用等待几年便可享受基础养老金往往采取1人参加新农保、2人享受养老金的方式。由此可见目前钟祥市冷水镇农民采取的是试探的方式参加新农保。48. 2%的被调查者认为收入水平是影响农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最大障碍, 27. 6% 的被调查者认为对制度的了解程度以及制度本身的合理程度是影响农民参加新农保的最大障碍。{#PageCon#}

2. 4 农民养老意愿呈现多样化趋势 通过调研发现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农民养老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33. 2% 的被调查者希望以后的养老方式是依靠子女; 38. 9%的被调查者希望自己以后的养老方式是依靠自己; 23. 6%的被调查者希望自己以后的养老方式是依靠国家养老保险; 4. 3%的被调查者希望自己以后的养老方式是依靠商业保险。调研发现目前商业保险在农村地区发展较快180名被调查者中有名农民选择了新华人寿、太平洋保险等商业保险由此可见农民养老需求呈现多元化特征。随着农民收入来源的多样化农村居民收入差异逐渐拉大。在所有的农民都能够通过社会养老保险享有基本养老保障的基础上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民对更高水平的养老保障有需求和支付能力商业保险可为其提供多样化的选择空间。

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政策建议

3. 1 加快修订新农保相关操作细则成立专门工作机构 由于新农保尚处试点阶段各地开展经验尚显不足。各地应该在《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的前提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修订相应规章制度规范新农保操作。有条件的地方应当建立专门事业单位来处理新农保缴纳的日常事务及保险金的运营工作以确保保金的保值增值。首先健全服务平台。分别建立市()、乡镇、村3级农保服务阵地(级建设农保业务综合服务大楼乡镇建立农保服务大厅村级建立新型农保联络点。其次抓队伍建设。采取“以钱养事”的方式在乡镇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每个乡镇不少于3专门负责新农保工作工作要做到细致入微耐心周到让参保人满意。

3. 2 认真研究解决制度运行中的具体问题 首先有关部门要尽快研究出台新农保和其他保险衔接具体办法尽快出台配套政策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适时调整基础养老金水平。比如新农保与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如何实现对接, 20091228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规定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就业的由原参保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社保经办机构)开具参保缴费凭证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应随同转移到新参保地对于返乡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险如何同新农保续借目前国家尚未出台文件解决这一问题。还有一些务农的农民如果进城打工后若想在城镇参加城镇养老保险如何顺利办理新农保同城镇养老保险续接有待解决。其次处理好农村养老保险在区域间流动接转问题。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后肯定有一部分人会在县市、省域之间流动,相关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具体办法加以解决。

3. 3 适时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层次 养老保险制度以“大数法则”为基础只有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统筹才能提高养老基金调剂能力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和支付能力[3] 。目前绝大部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停留在县市区统筹层次基金统筹水平比较低这将影响社会养老保险互济功能的发挥。此外各县市区分散管理基金也不利于提高基金管理水平而且容易出现挤占挪用基金问题甚至造成资金损失。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必要适时适当提高统筹层次这有利于建立科学规范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也可以避免同一地区不同县市区之间的养老待遇差别较大的问题。为体现公平原则在提高统筹层次时需要考虑基金统筹较多的县市区的利益。在制度试点完善后可先过渡到地市统筹农村养老保险基金。

3. 4 在确保资金安全的条件下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 2010823日召开的第四届中国社会保障论坛上西南财经大学林义教授指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营运和保值增值面临较大困难在强调严格监管条件下农村社保基金的显性风险较易控制。但在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下农村社保基金的隐性贬值风险问题则尤为突出。随着试点范围的扩大参保农民日益增多新农保基金规模的扩大农村社保基金的投资和保值增值问题将成为制约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关键性约束条件之一。”社保基金只有维持一定的收益率才能实现保值增值才能抵消物价上涨对基金的侵蚀[4]。目前农村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差的问题十分突出。农村社保基金按照要求主要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且国家没有向农保基金定向发行国债基金收益主要是银行利息收入收益率很低。应探索出一条更有效的渠道在确保资金安全的条件下使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更好地推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钟祥市政协让新农保对中青年更有吸引力[EB/OL]. http: / /www.zxzx2008. cn / scdy/dybg/200911 /208. h tm.l

[2] 崔鹏审计署摸底新农保试点农村年轻人参保积极性低[N] . 人民日报, 2010-08-25.

[3] 陈玉玲农村养老问题探讨[J]. 河南农业, 2009( 9) : 52.

[4] 刘洪波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阶段性[J]. 社会保障制度, 2005( 5): 12.

<上一篇“三农”问题根在土地制度
报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中地方财政的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