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rs(英文版)
|
联系投稿
|
旧版回顾
标题
作者
内容
首页
本院概况
人才培养
历史沿革
组织机构
本院风采
研究人员
社会服务
学术研究
学术交流
调研基地
研究通讯
新闻中心
本院动态
通知公告
农村研究
专题研究
农村新论
农村政治
农村经济
农村社会
农村史料
农村文化
海外农村研究
田野日志
相关学科
中农智库
中农平台
中农成果
中农调查
中农数据
中农影像
地方研究
政策资讯
农村资讯
涉农政策
在线咨询
文件下载
农村研究
Rural research
专题研究
农村新论
农村政治
农村经济
农村社会
农村史料
农村文化
海外农村研究
田野日志
相关学科
中农调查
/ Rural Survey
新版中国农村调查
海外农村调查
“满铁”调查编译
“俄国农村调查”编译
中农成果
/ results
中农研究
中农报告
中农动态
中农简报
中农书系
中农指数
中农预测
中农档案
中农国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村研究
>
农村史料
撕裂的乡村
作者:杨豪 责任编辑:中农网 信息来源:中国农村发现网 发布时间:2015/09/10 浏览次数:
22
次
壬辰龙年春节前夕,岳父病故,我在家乡呆了相当一段时日,使我有机会对家乡有一个全面地深度地了解,顺便搞了一次详细地调查研究;耳闻目睹的可以说是怵目惊心,我的故乡怎么会变得如此陌生?我都不敢相认,淳朴的乡亲也变得不可理喻。过去的印象和眼前的现实在我脑海里飞快地旋转,变幻交错,我的大脑有点承受不了,几近崩溃了。最后,我扑倒在家乡的土地上哭了一场。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想说话;憋闷了一些
时日之后,我还是要把这些弄不明白的感触写出来,我的灵魂才能够得以安定。
我的故乡舒山冲坐落在大别山腹地的皱褶里,四面大山环抱,四个自然村落依山而建,相距二里多地,组成一个行政村,摊开在一片面积约四公里左右的山间平坝里,中间是一片田野,像一个小小的盆地,村庄就成方块形状分布在山脚的四个方位。田野中间是一条小河,弯弯曲曲,从北边两山交错的出口淌出,再一路蜿蜒,流入十里外的姚河水库。
往年一到秋天,稻谷成熟,田野上翻滚着金色的波浪,真有
“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
的丰收景象。如今这景色不再,连门口的田地都荒了。
20
年前红火时,村里还有五百多人,共有杨、吴、项、陈四大家族,可以说是聚族而居。九十年代初,农民负担最沉重的时候,村庄开始衰落,许多农民抛荒弃田离家出走,
2005
年政府取消了农业税,但搬走的人不再回来了。如今仅剩下二百来人,平时村里年轻人和中年人打工一走之后,村里就更冷清了。只留下一些老头子、老婆婆看守家园,田地自然没人种了,长满了半人高的蓑草,一片荒芜的情景。
按说我的故乡是美的,如今却变成了这个破败的样子,真让人感慨万千。我不忍心让大家看到我美丽而又悲哀的故乡,过去我都是歌颂和赞美我的故乡的,是的,谁不爱自己的故乡呢?我从来没有一次大面积撕裂我故乡的丑陋给别人看。如今我不得不这样作。故乡,请原谅您的不肖子孙吧!
数典忘祖的乡村
同往年一样,每年春节我都要回老家过年,似乎只有回到乡下,那才是真正的过年。为什么每年春节那些在外的游子挤火车、转汽车,花去一个月的工资也要回老家呢?因为有故乡的春节才叫春节,有乡情的地方才叫春节,有亲人的老家才叫春节。可在壬辰龙年春节,我不仅感觉不到春节的气氛,相反使我生出许多烦恼!往年我曾歌颂过我的故乡,没想今年看到的故乡这么让我失望!我的故乡已越来越让我看不明白了。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世界变化快。
乡下的年味应该是最浓的。过去,腊月二十九过年前的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预备支油锅炸菜,炸鱼丸子、肉丸子、滑鱼、滑肉等很多地方风味的佳肴,好些乡下人做的地方吃食,是城里人在餐馆里吃不到的。炸鱼的油香漫过各家的瓦楞,飘过村子的上空,一湾子都是香味,熏浓了新年的气氛。如今商品经济也渗透到了农村,一切都可以买,农民懒得做这些东西了。
往年春节,村里异常热闹,舞龙灯的,划旱船的,到处都是鞭炮声。但今年却异常冷清,村里人走了一半,部分人打工赚了钱,都在镇上买了房,过年就不回来了,门口挂的是一把生锈的大锁。看来,城镇化在飞速地改变着乡村!
在家的农民也懒散了,新年也不祭祖,元宵也不搞舞龙灯、划旱船等传统文化娱乐活动,他们只知道打牌赌博,如今的乡村全变味了。在亲戚家吃饭的时候,人们谈论的是钱:
“
我今年在建筑队当架模工,一年硬挣了
4
万。
”
那个说:
“
我干钢筋工,一年也挣下
3
万。
”
另外一个人更牛逼:
“
我在铁路上打工,一年捞了个
8
万。
”
显出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乡村弥漫着铜臭睐。叫我这个靠写字挣钱的人坐立不安,我一年辛辛苦苦拼命写稿还不如他们,我只好无言。亲戚家喝的是好酒,吃的是好烟。生活是改善了,但我却感觉乡村丢失了很多珍贵的东西。
村里的环境依旧很糟,现代化的日常用品废弃物在污染着乡村。到处是洗发精空瓶、花花绿绿的包装纸盒、扔掉的手提袋,更多的是废弃塑料袋,一刮风随风飘扬,形成一道蔚然景观。尽管村里不少人盖起了楼房,但门口肥皂水横流,垃圾遍地,燃放烟花后的废纸筒随意堆在门口,走路都绊脚,只要弯一下腰就能捡起的举手之劳的事,也没人愿意去干。酒肉饭饱的村民叼着一根纸烟,在路上悠闲地散步,双目无神地抬头望天,视若无物,却又是一脸的麻木。虽说农民比过去生活过好了,却对前途一片茫然,不知明天该干什么?下一步有什么打算?更没有爱护环境的习惯和想法。这是一个文明素质的欠缺。这样的农民富了又有什么意思?只会成为胡吃海喝的行尸走肉,没有思想,没有理想追求,只会更多地挥霍财富,污染环境!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
“
包产到户,一包就灵。
”
农业不用管,让它自己去发展。政府不管农民,让他们自己去折腾。事实证明是不行的。所谓村民自治,就是无人治,农业不用管,让它自己去发展。国家基本上没有履行多少责任。
政府对农民摞包袱,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是一种不作为的行为。漠视农民,才导致如今农村这个局面。漠视农民,导致农民也对政府的漠视,所谓国富而民不强,而发展道路上,最可怕的心态是不少人只是发展路上的看客,
“
关我什么事?
” “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成为他们浮躁、焦虑、无奈、冷漠、慵惰的根源与托词。而当社会舆论也就是民心民愿开始成为一种对现实的抵触时,这种局外人心态,有可能升格为破坏性力量,仇官、仇富种种借题发挥即是证明。只有人心齐,泰山移。当大家都觉得改革与自己有关,发展关乎自己的生活质量之时,大家才能干劲十足。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的发展十分小,还停留在八十年代初分田的那几年,相反农村的问题却越来越多。池塘崩溃了,河堰垮塌了,渠道堵塞了,农田荒芜了,村民都流失了。小偷小摸反倒猖獗。世道人心也变了。毛泽东在世时,农村火红的局面再难重现。不能不令人悲哀!
就拿这春节来说,人情礼金越来越重,在这个谁富谁光荣的年代,人们打肿脸充胖子,比着花钱,比着铺张浪费,未富先奢,浮华的农村背后掩盖着传统道德伦理的沦陷和崩解,掩盖着难以理清的乱象。
被人情债负重的春节
龙年春节,因为送礼,我被累得喘不过气来,今天这个朋友的孩子过周岁生日请客,明天那个亲戚过
50
岁大寿请你吃酒,后天,又一个表亲的老人忌日
“
圆满
”
,让你忙不过来。但这酒不是好吃的,必须送礼,少则三、五百,多则七、八百,甚至一千,这得根据请客对象和亲朋的亲疏而定,若请客对象是小老板或有钱人,礼必须送大点,否则礼轻了别人看不起。亲戚之中若是远方表亲,礼可以薄点,若是丈母娘、小舅子那边请客,就得把礼送厚点,很有讲究。在乡下,人们都把请客送礼办喜事都放在春节前后,因为这期间,在外打工的人都回来了,请客好请到人,而打工回来大家荷包里都有钱,所以都把办各种喜事的日子定在春节期间。
农民送礼的名堂很多很讲究,以娶媳妇为例,就可见一斑。自媳妇讲定后,第一步就是新媳妇到家里来
“
瞧家
”
,瞧你家里殷实不殷实;这是第一关,吃了喝了之后,过去送上几套好衣料,如今
“
干折
”
捧上五千元
“
见面礼
”
。之后是
“
订婚礼
”
,女方上门同意后,约个日子把亲事定下来;然后,便是
“
请媒
”
,把媒人请到家里来,把所有的亲戚都请来吃一餐,预示第二年成亲,给亲戚
“
打个锣
”
。这时男方要当着众亲的面,把猪膀羊腿等食物弄一大挑送到女方家去,当然还少不得
“
压挑钱
”
,这是一大礼,要办周到的,一般都在一万元以上。之后是去女方家拿
“
年龄八字
”
,好择吉日,吉日定好后便是送上礼物叫
“
送日子
”
,也即换帖。女方便开始打嫁妆。家具成功后,要送
“
喜礼
”
,工钱自然男方出。虽然有不少青年人自由恋爱,但依旧得过这一关,男方若给少了,世人都笑你小气;女方若是不张大嘴要,便笑你的女儿不值钱,被村人看贬;再后,是张罗成亲,这是一个大喜的日子,也是令人头痛的一天。新媳妇出嫁前,丈母娘野着心儿盘算人,张开大嘴要钱,说多少给多少,要一千给一千,要一万给一万,容不得你讨价还价,没钱就借。不然,女方不松人,叫你娶亲娶个
“
冷场
”
,好不容易闯过这一关,本该松一口气,可也轻松不了,三天后要送
“
回门礼
”
。住往媳妇娶回来,男方已累得趴下,扯一屁股债。
之后,每年的端午节要送
“
端午礼
”
,中秋要送
“
中秋礼
”
。丈人家建房,要送
“
上梁礼
”
,搬家要送
“
乔迁礼
”
,大舅子结婚,
500
元拿不出手,
1000
元最好,再后生了孩子,要送
“
满月礼
”
,孩子满一岁要送
“
周岁礼
”
,
10
岁要送
“
满生礼
”
,要么折钱
1000
元,要么送高档电器。要是小舅子考大学,要送
“
升学礼
”
,要是参了军,要送
“
参军礼
”
,要是以后结婚,依大舅子照本宣科。若有几个小舅子,你非累得趴下,永远有送不尽的礼。丈人家有长辈去逝了,要送
“
丧事礼
”
,最少
1000
元,后又是一连串的
“
五七
”
、
“
周年祭
”
、三年
“
圆满
”
礼,若是一件不周,亲戚便闹翻了。还有丈人丈母娘逢
“
十
”
大寿,要送
“
祝寿礼
”
。平时过零生虽然简便一点,但也要去。丈人丈母娘年年过生,年年得送上两份小礼,多是食物,每份至少也得
100
元以上。有小姨子的,出嫁时要送
“
陪嫁礼
”
以前只送被面,毯子之类,如今都兴干折成钱,最低也得
500
元左右。还有平时的
“
节日礼
”
:春节拜年,年年不断。
乡下人都被这些礼节折腾得叫苦不迭,但人们又不得不跟着学,谁花得多谁光荣,谁花得少谁被人耻笑,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所以人们又都比着干,比着花。是少数有钱人把礼金抬高了,把没钱人给拖苦了。
如今更水涨船高了,有的农民送礼送红了眼,没有喜事办的生着法儿办喜事,请亲戚朋友来送礼,把送出的礼捞回来。比如过去,乡下人到了
60
岁才办祝寿礼,如今提前了又提前,过
50
岁也办祝寿礼,有的竟然
40
岁也搞,凑整数,如果再过几年,恐怕
30
岁、
20
都要搞,因为过
10
周岁生日在农村早已兴开了,这正好连起来。那么,
70
岁、
80
岁更不用说了,更要办隆重的祝寿礼。过去,孩子考上大学是喜事,当然请亲戚朋友庆贺一下,如今考一个普通的技校也大办筵席;更好笑的是,有的农民确实没喜事办,老母牛下了个小牛犊也要请客庆贺一番。看来,今后谁的老母猪下了一窝猪崽,也是喜事,也要请客庆贺。有的农民瞎折腾,把旧门搂拆了,盖了个新门楼,也大摆酒席,宴请宾客。这些农民,何必呢?你请我,我请你,花的还不是自己的钱?最后把大家都折腾苦了!
光送礼钱还是一个方面,附带的开支还有不少,主要是走亲戚送礼进村前老远就要放鞭炮,一饼磨盘大的响鞭要
98
元,外加两个大烟花,低档的
128
元,豪华的开门红要
291
元,光烟花和爆竹就是
500
多元。正月初八这一天我家就有三起应酬请客喝酒办喜事的,我和妻子分成两拔去赴宴,还有一家没去成,但去了礼。这一天送情就是一千多元。春节前后我家共送了
10
多个礼,送了
5000
多元,把身上仅有的一点旅差费都用光了,差点回不了武汉。我楼下一个做豆腐的邻居,春节回老家钟祥过年时,带了二万多元,办年货加赶情送礼都用得差不多了。这俩口子起五更睡半夜,辛辛苦苦挣的一年的血汗钱,全部在春节花光了,明年还不知要折腾到什么程度。
不仅送礼,上门拜年的娃娃们还要讨红包,你不给他们会要,比如亲外甥来了,妻侄儿来了,一句
“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
的叫喊,你不能扫了他们的兴,多则三两百,少则一百,外甥、妻侄多了,你就受不了。如今小孩子也耳濡目染,知道金钱的好处。毛泽东时代提倡艰苦朴素,移风易俗,如今谁讲这个?如果不有效控制,刚刚富裕的农民会被这疯狂的人情礼仪压垮,再度陷入新的贫穷。
农村文化越来越成荒漠化
谈起农村的文化生活,大家都非常留恋年轻时的岁月。回想起七、八十年代,那时,村里的团支书,每到农闲季节,常常组织各种各样的乡土文化活动:跑旱船、踩高跷、耍狮子、打乒乓球、赛篮球
……
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农村还有放映队,县剧团有下乡巡回演出,还有公社组织的各类文艺体育比赛,生活很有意思。各村都有戏班子,一进腊月,你村的戏班子到我村唱,我村的到你村唱。亲戚之间,你村唱时请我,我村唱时请你,唱出了快乐生活,唱出了邻里和睦关系。
过去,一到春节、元宵,农村传统民间文化搞得红红火火,农民自发地组织舞龙灯、玩狮灯、划旱船,轮流的
“
头人
”
义不容辞,召集乡亲。如今许多农民都不热衷了,都热衷于赌博;头人也不愿当头人,灯酒也没人待,都沉醉于
“
码长城
”
去了。有的人赌博一输就是几百甚至上千,而搞传统民间文化活动的灯钱却一毛不拔。曾经,我们常说只要物质文明改善了,精神文明自然会跟着上去。现在看来,不是这样的,农民富裕了,反而会变得沉迷、挥霍、堕落和无知。新农村建设中的
“
民主管理
”
让农民自觉是不可能的,让他们自己管自己的事是管不好的,还必须政府主导来抓文化建设和公共事业。
有好心人想承头把这千百年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再搞一下,宣扬宣扬春节的气氛,但被请去参入的人要烟要酒要钱,过去的农民何尝是这样?淳朴的民风消失了,市场经济,金钱社会把纯朴的农民都变成了奸诈之徒,利势小人。
幸亏村里还有少数爱传统文化的人。老支书吴明山就组织了一支舞狮队,儿子现任村副主任的吴亮明参入,还有
16
岁的孙子吴号也加入进来,全家出马,喊的喊彩,打的打鼓,舞的舞狮。我和村里的吴德水校长负责待灯酒,总算没有让今年村里的传统文化活动冷落了。如果各村里都有像老支书吴明山这样的人,我们农村的传统文化活动就有希望!
我在为农村的富裕感到喜悦的时候,更为农村的民风感到担忧!我们一方面在拯救农村民间文化遗产,把许多东西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按说这些民间文化遗产是不需要拯救的,农民千百年来都在自觉地继承下来,为什么到了今天就感到在丢失呢?是这个城市化、城镇化在不断消蚀民间文化遗产。
我们只要到农村走一走,就知道当下的农村文化现状,
“
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
”
,这是许多农民文化 生活的真实写照,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前农村文化的单调、乏味。除此之外,农村有什么文化呢?有的就是村庄死了人,请一帮乐队班子,而且这些唢呐班子都会有几个嫂子,年龄一般都在
30
岁以上,到晚上的时候,只要东家多给钱,就会浓妆艳抹,登台唱一些黄色小曲,说一些低俗笑话,然后和一个搭配的男人打情骂俏。基本上都是围绕着
“
性爱
”
为主题。有些时候,还会玩脱衣舞游戏。
再就是赌博,说到赌博,就不得不提抓赌问题。许多镇上的派出所,把抓赌当成了一种创收方式。无论是赌多大的(就连五角、一元、两元金额的掷骰子也抓,)参与赌的还是在旁边围观的,统统抓进去,然后通知家里拿钱赎人,这么多年来一直是这样。
一次回家乡采访,正碰上乡里派出所
“
抓赌
”
,民警在挨个审问
“
赌民
”
为什么要赌?
“
赌民
”
的回答如出一辙:
“
没
……
没啥事干,闲得慌
”
。但如今没有谁抓赌,敞开了,赌博也就更加无节制,几乎全民豪赌,消蚀国人的意志。
农村文化是个问题,如今农村连一场电影都看不到,报纸更看不到。县里的剧团都垮了,农民一年到头看不到一场大戏。现在尽管许多农家买了电视,但新闻联播里总看到中央拨了多少支农资金,但老百姓总看不到影儿,不看也罢,免得心烦。还有今天说国家要崛起,说明天要复兴,但在老百姓心中,你崛起也好,复兴也好,跟我们农民没直接关系,我们只看我们的日子过得好不好,顺不顺心。还有你的什么
“
鸡的屁
”
又增长了多少?可我们农民根本看不见。再就是电视上冗长的连续剧,外国的也有,热闹归热闹,都是才子佳人,言情武打,总觉得离我们生活相去甚远,不如咱农民自己所有的乡土文化贴心。
谁都知道,发生在身边的事儿更容易引起情感的共鸣,由自己身边的人来表演呢,自然会更受乡亲们欢迎。虽然村里的王秀琴唱《花木兰从军》字不正腔不圆,有几处还跑了调,但在乡亲们眼里她跟常香玉唱得一样动听;邻村张发财打篮球的动作尽管有些笨拙,但在姑娘们心中他跟王治郅一样潇洒。谁家的闺女、小子露了脸,父母亲朋、街坊邻居也都觉得光彩:
“
你瞧,你瞧,那就是俺隔壁的二丫头!
”
所以能开展一些让群众参与的文化活动,效果完全不一样。
健康的乡土文化不去占领农村娱乐阵地,就给
“
黄赌毒
”
、封建迷信等邪恶东西的肆虐开了方便之门。我认为,文化下乡绝不仅仅是春节前后安排剧团下去搞一场演出,或是组织农民赶两次
“
科技大集
”
、送几本图书,各级政府部门更应该常抓乡土文化建设,譬如,帮助农民开辟活动场所、建立演出队伍、营造文化市场等。
传统文化是一种凝聚力,能安顿人心,丢失了传统文化,由此带来的是民风越来越变坏,导致整个社会风气的恶化,在今日的农村,你很少能够看到仁爱、看到友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越来越少。你所能够看到的只是自私与贪婪、愚昧与无知,看到的只是争强好胜、看到的是勾心斗角。那些质朴纯真善良的农民哪里去了?淳朴的民风到哪里去了?是谁让他们变成这样?打架、吵嘴、通奸这样的事情是屡见不鲜,尤其是春节里,因为赌钱、喝酒或一些小恩怨,先是吵,再是打,然后是闹的头破血流。
农村如此涣散,这都是跟目前市场经济决定一切漠视传统文化有关,市场经济把人们的心都变黑了,变坏了,唯钱是用,唯利是图,伤害良心都不重要!对于社会变坏,人心变坏,道德伦理的坍塌的恶劣现实,看来,重视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却又迫在眉睫。多少年的农村文化荒漠,造成了农民的低素质和农村的乱象。我们必须重新调整治国方略,不能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应该以文化立国,一个没有文化的国家就没有灵魂,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家就没有凝聚力,就如同当今的一盘散沙!现在的农村社会真需要像毛主席他老人家说的:组织起来!可是谁来组织呢?
我们看到主流媒体一直在大力宣传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在农村,我看不到有什么发展和繁荣的景象!
治安环境越来越糟的乡村
今年春节回老家,看到了我的二大娘,她是一位孤寡而寂寞的老人,仅蜗居一间瓦屋,但很知足。她说:我不养猪,不喂鸡,只要满足我一日三餐就可。言外之意就是我惹不起躲得起啊。
近年来,村子里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去了,
“
人走村虚
”
,少了
“
顶梁柱
”
,无力抗衡,偷鸡摸狗的趁虚而入,一些不法分子更加肆无忌惮,横行乡里。正月里,白云山那边的泡桐树村一夜之间有
6
头耕牛被盗走,至今还未破案;五峰寺村雷新元被逼无奈,只好夜夜将牛系在脚上睡觉。两河口李家湾
62
岁的秦家顺对笔者说,家里添置新的东西,就提心吊胆怕被偷,他家刚买来一辆三轮车,小偷半夜就光顾了,扭开锁撬开门,将车拖走。幸好一片狗叫声惊醒,他才和邻居一起把车追回来。他说,这村里三十户人家,几乎家家都养了狗。但小偷怕狗叫,恨狗,就弄了一些
“
三步倒
”
毒药把狗毒死了,连狗也偷走。
由于许多农村地处偏僻,农户居住分散,若干家庭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又大多是老人和小孩,看家护院的能力十分脆弱。一些不劳而获的人不愿卖力气挣钱、不靠劳动致富,却走上了偷盗的不法之途。虽说一些牲畜家禽被盗,作为犯罪案件来讲,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对于一家一户来说,损失却不小,且没有安全感。现实情况是,农村点多面广,治安防控措施薄弱,牲畜家禽的圈舍又大多建在主房之外。那些小偷小摸者正是看准了这一点,一旦想作案,出入无人之境,得手容易,逃逸方便。不少乡镇派出所警力有限,业务工作繁忙,无力承担日益复杂、繁重的治安防控和侦破案件的任务。即使农民报案,或因价值不大,或因警力不足,或因小偷流窜作案,要挽回经济损失,几乎不可能。
如今农村的小偷小摸己演化到大偷大摸的地步,甚至是明火执仗地公然抢劫,确实是令人堪忧,农民的财产都没有安全保障。三年前我回家过春节,竟然己停电一星期,一问村里电工,说是三台变压器一晚上叫小偷偷跑了,敢偷变压器的的人,决不仅是一两个小偷,肯定是一个犯罪团伙,居然一直没有破案。我的一个堂兄杨玉生搬进城关开货车,老家的房子空着,大门紧锁,小偷居然翻墙进去在里面住了起来,成了居点,昼伏夜行。有几次,村人看到厨房里冒烟,以为堂兄回了,也没去多问。原来小偷竟在里面做饭吃。直到有一次堂兄回家,发现院子里全是屎尿,家里东西翻得一塌糊涂,才知是小偷光顾。
我老家一个叫项登勤的老人养了三只羊,关在牛栏里,半夜里,小偷把羊全杀了,把肠肚掏在牛栏里,项登勤老人早晨起来放牛,发现三只羊全没了,只剩下一堆羊肠羊肚,气得哭了一场。
去年冬天,六组的吴得荣听见有人剥门栓的声音,披衣起来,打开门,吼了一声:
“
你们半夜三更搞么事?好大胆。
”
没想到三个强盗反而在他头上敲了一捧子,将他打昏,进屋公然翻箱倒柜拿走了他
3000
元现金。四组的项胜堂养了
50
多只
“
九斤黄
”
鸡,有一晚上,一群小偷竟然开着带厢式小货车停在门口不远处,拿了一把锁从外面将门反锁了,开始抓鸡笼里的鸡,把脚捆了,几只系成一串,往车上丢。听见鸡惊叫,项胜堂知道小偷在偷鸡,但门被反锁,只能在屋里喊叫:
“
抓小偷,抓小偷。
”
等有人听见跑出来,一帮小偷己不慌不忙地装好了鸡,将车开走了。更叫人气
<上一篇
迷惘的庄稼
中国农民工30年迁徙史:旧村庄被打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