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院动态

《中国青年报》刊载我院新型农民培训研究报告

作者:杨 昕  责任编辑:中农网  信息来源:中国农村研究网  发布时间:2015/11/24  浏览次数:23

1019日,《中国青年报》经济版面大篇幅刊载我院新型农民培训研究报道。这篇题为《“免费午餐”营养要跟上 农民培训不能走过场》的报道是基于我院“百村观察”平台针对全国31个省262个村庄130个新型农村社区6771个农户就“新型农民培训的落实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的数据分析,是反映农民培训需求的重要研究成果。

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农民培训文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可以说新型农民培训已经成为提高农民劳动素质、实现农业技术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推广实施过程中,新型农民培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我院调研报告显示,近半数受访农户没有参加过任何新型农民培训,两成的农民表示对培训的内容不感兴趣。如何避免作为“免费午餐”的新型农民培训沦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我院报告提出了两个关键点。

一、以需求满足为导向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政府所提供的培训内容一来晦涩难懂,二来与农民现有技能经验重叠,三来与农民实际生产脱节,23.52%的农民直接表示对培训内容不感兴趣,9.95%认为培训内容难以理解,千篇一律的形式大大降低了参加培训的必要性,因此农民积极性并不高。农民真正需要的是通俗易懂,针对性强的培训,也只有符合农民需求的培训,才能落到实处,发挥真正作用,正如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执行院长邓大才教授所言“培训要根据农民的需求来,不能想当然地安排”。

二、以适用形式为手段

在目前的农民培训中,“集中办班培训”的方式依然占据主流地位,其零散性、突击性和短暂性并不能满足农民需求,且存在“走过场”的可能性。调查结果表明,68.52%的农户认为“下乡现场指导”的培训方式最好,“集中培训”、“多方式结合” 、“电视、广播、VCD学习”等需求比较少,占比分别是13.56%13.64%4%。据此,邓大才教授建议,“实践的形式优于满堂灌,要将现场观摩、动手操作等实践的形式贯穿整个培训的始终,如在田间地头开展培训”。

“免费午餐”只有“搭配均衡,营养丰富”,农民才会时刻关注学习,这就要求在普及新型农民培训的过程中注重针对性与实用性。在完善长效的培训机制外,邓大才教授提出,务必加强对农民培训的宣传普及工作,让其自身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鼓励和推进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培训。

原文链接:

http://zqb.cyol.com/html/2015-10/19/nw.D110000zgqnb_20151019_2-06.htm

<上一篇寓法于治,法治落地:湖北•恩施“律
刘义强教授应邀参加第五届比较政治学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