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管理员 责任编辑:中农网 信息来源:中国农村研究网 发布时间:2015/11/24 浏览次数:24次
本网讯 8月17日至22日,中国农村研究院邓大才教授前往广东省清远市与梅州市开展调研。此次调研围绕着宗族发展现状与社会治理的关系进行,通过介绍引导、实地考察等形式,了解了两地农村的文化底色与宗族底蕴,亦对新型农村建设与宗族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入调研,为我院博士生调研提供了方向指引。
8月18日,调研组来到了英德市开展调研工作。调研以西牛镇新城村、九龙镇老鸦山村、九龙镇活石水村为重点,在当地领导的带领介绍下,了解了三个村庄的改革规划与经验做法,并着重了解了广府宗族在治理中所起的作用。8月19日上午,调研组来到阳山县社会综合服务中心大楼与农村淘宝建设基地。经过实地参观、短片介绍、专人讲解后,邓教授充分肯定了推进农村社会服务增效与农村现代化的工作,并建议未来加强抓实内在标准化工作,建立有清远特色,独树一帜的国家标准,避免陷入成工业侵入而农业无益的败局。下午,邓大才教授一行来到了墩背村、元江村进行参观,了解了作为“四不补”政策起源地的两个村庄的发展历程以及改革成效,并对宗族的文化特色进行了深入交流。
8月20日,调研组前往梅州市,对客家宗族村庄进行参观调查,并为博士生村调选择提供了指导建议。8月21日,邓大才教授来到“客家香格里拉”大埔县进行考察,参观了大埔县展览馆,对大埔县客家文化有了一定了解。随后对百侯镇、枫朗镇三溪村、枫朗镇坎下村进行参观。8月22日调研组前去梅州市丰顺县,主要了解了新华村、坪丰村、马图村的基本情况以及宗族现存状况。在交流中,邓教授提到,客家宗族比其他宗族而言有着不同的历史脉络与文化特点,值得深入研究,挖掘其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将宗族作为社会发展进步的对立面看待。然而伴随着近年来许多地区的宗族重兴,学界逐渐发现宗族在治理中并不一定总起着反作用。相反,在许多宗族文化浓厚的地区,宗族甚至为社会和谐发展不断添砖加瓦。为了理清宗族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微妙作用,我院特选定宗族文化浓厚的河源、清远、梅州等地进行村调研究,拟为国家以及未来南方宗族地区社会治理寻找到文化基因,提供治理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