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院动态

首届中国农村发展智库联盟会议暨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研讨会在新乡成功举办

作者:解科珍  责任编辑:中农网  信息来源:中国农村研究网  发布时间:2015/11/24  浏览次数:22

编者按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首届中国农村发展智库联盟会议暨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研讨会的召开,正是用实际行动诠释建设高端智库的紧迫性,以及打造高校智库的重要性。同时,借助智库这一政府“外脑”力量,加快农村社区治理研究步伐的实践也向学界和社会提供了一种发展新思路。

2015年6月8日至9日,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农村发展智库联盟会议暨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研讨会”在河南省新乡市成功举办。本次会议邀请到了包括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徐勇教授、执行院长邓大才教授,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董江爱教授,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院长吴晓燕教授,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宋明爽教授,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新玲教授,青海民族大学政治学院院长杨虎得教授等来自全国15个省、25所高校的50多位专家学者。会议围绕打造新型中国农村发展高端智库这个亟待探索的新课题,共商智库发展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大计。各联盟单位以智库联盟、基层治理联盟的形式就共同调查、人才输送、调研协助与合作研究等事项达成共识,并讨论了智库建设规划和智库联盟章程。

8日,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办公室徐剑副主任为此次研讨会致辞。接着由徐勇教授向与会嘉宾传达了社科基金会议精神,包括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的八条基本标准,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关于选取约20个高端智库试点并推广的重要讲话。徐勇教授介绍,首先,应优先发展专业化智库,凝聚一流人才和智力资源,小机构研究、大网络覆盖。其次,要创新运作机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提议内部治理建立董事会或理事会,实行“智库-基金-理事会”运作,规范运行模式。徐教授指出中国农村发展智库平台始终专注于建立以农村基层治理为核心,涉及中国农村发展,以服务国家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为主的专业化智库机构。这一智库建设理念得到了在场嘉宾的一致认可。

随后,邓大才教授向各位专家学者介绍中国农村研究院的基地规划、研究近况,同时总结了近年来在中国基层治理研究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并重点提出了村民自治的研究范式创新,即从“价值-制度”范式、逐步转向“条件-形式”范式和“程序-规则”范式,引领了基层治理研究的新方向。再次,智库平台研究人员唐丹丹进一步对中国农村发展智库平台尤其是数据库建设近况做了简要汇报,“中农调查”、“中农动态”、“中农指数”、“中农数据”、“中农档案”等“中农”品牌建设已经开启。中国农村发展智库平台提供的大服务、大调查、大数据、大平台也为推动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契机,专家学者们迫切希望以国家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以此次研讨会为平台,同心协力将智库建设与社区治理发展推向新高度。

集体研讨告一段落后,与会专家学者于9日上午前往新乡卫辉市进行实地考察。在卫辉市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各位专家先后调研了“多自然村、搬迁组合型”社区——四和社区,“多行政村、拆迁组合型”社区——李进宝屯社区和倪湾社区,以及“整村拆迁、就地改建型”社区——焦庄社区,并与社区干部就这四个典型社区的基本情况、建设过程、社区治理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尽管不同社区的发展情况各异,但专家学者们认为农村社区治理的成功经验也有相似之处: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社区服务的理念;第二,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就业的进程;第三,确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机制;第四,采取互相监督,自愿参与的形式。

据悉,中国农村发展智库联盟将形成理事会运作模式。通过“会员单位自愿申请加入,发展基金多方筹集”的方式,汇聚国内基层治理研究领域的专门机构和专家学者,对当今中国基层治理领域的发展难题以及前沿课题进行创新性研究。同时,会员单位在中国农村研究院的合作与指导下,积极开拓思想市场,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智库产品,以学术研究的前沿性和务实性,促进咨政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展示中国特色高校智库的建设成就。责任编辑 余孝东)











<上一篇徐勇院长当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并
邓大才教授率队赴都江堰市调研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