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院动态

日本东京学艺大学田中比吕志教授莅临我院参观并讲学

作者:刘 琦  责任编辑:中农网  信息来源:中国农村研究网  发布时间:2015/11/24  浏览次数:51

本网讯(刘 琦/图文)5月27日上午,日本东京学艺大学田中比吕志教授莅临我院参观交流并为基地全体学生作题为“中国社会构造的比较研究——从历史方面看”的专题汇报。中国农村研究院执行院长邓大才教授、杨嬛老师张晶晶老师以及部分基地研究人员出席讲座,刘义强教授主持讲座。

参观过程中,田中比吕志教授首先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来到资料室,他仔细翻阅了中国农村研究书系和咨政报告,对中国农村研究院丰厚的学术底蕴表示赞赏。在其阅览保存完整的县志、地方志以及历年连续跟踪调查的问卷时,提出如此庞大的纸质数据如何有效保存的疑问,刘义强老师表示,接下来参观的智库平台将很好地回答这一问题。进入智库展示中心,讲解员向田中教授介绍了我院地方研究成果和“中国农村发展智库平台”,一一解答了田中先生的疑惑。对于中农智库,田中教授为中农院有这样一个高端智能的现代化系统感到惊叹。随后,田中教授来到村庄档案室,浏览了部分保留完整的村庄档案,并拍照留念。

参观结束后,田中教授在刘义强等老师陪同下来到九号楼报告厅为基地全体学生作专题讲座。他谈到,因早期与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教授结缘,知晓这里有一批研究中国农村问题的专家学者,此次前来中国农村研究院作汇报交流深感荣幸。

讲座中,田中教授首先指出,近代中日的国家建设和社会构造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对这些变化进行研究需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去发现其过去长时期里,现在以及未来的发展状况。在这其中,首先需要明确近代社会是怎样从传统社会中衍生出来,走到今天这一步。

紧接着,田中教授就日本世时代作了具体阐释。他讲到,日本的时代可划分为先史时代、古代、中世、近世、近代、现代。这里的近世主要是由德川幕府统治的江户时代,大致相当于中国的明清时代,这一时期,日本全国统一,经济发展,法律贯彻,教育优良。田中教授通过讲解日本中世野蛮时代向近世文明时代的发展演变历程,告诉我们,现在的研究一般喜欢站在现代看古代,而实际上去研究一个时代向另一个时代过渡期间到底发生什么才是更重要的。因此,以上述对日本近世了解为基础,田中教授对近世中日社会构造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幕藩体制下近世中日社会文化有无共同性”的话题。这里,他主要从身份制度、财产相续、法律支配、社会流动等社会构造方面进行详细的比较研究。就身份制度来看,近世日本农工商属于民众,武士则处于社会上层,民众没有自由职业的权利,继承职业无法改变,农工商无论如何努力,不可能上升为武士阶层,而反观中国,其自宋代以后身份制度已逐渐消失;就财产相续来看,日本近世倡导“一子相传”,即长子相传,所有财产归于长男,而中国则主要是子承父业,均分相续;在法律支配方面,日本近世幕府法律为最高法律,其次是藩的法律,形成具体条文,而离村民最近的是村里的法,这些法律条款虽未成文,但执行严格,村民只要违反村法,将会被除籍,失去村民资格,而村民仅对其葬礼、火灾两种情况给予帮助,这种情况在当时被称为“村八分”。因此,在以上这种三重法的重压下,村民受法律支配较强。相比于日本,中国主要以国家法律为主,下层执行困难,村民整体法律意识薄弱,受法的支配也比日本村民要弱;在社会流动方面,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可以知道,近世日本社会流动性相比于中国要小很多。

最后,田中教授总结道,近世日本与中国社会虽存在诸多共性,但根本上其社会构造并不一样,在深层上还是存在很多差异。因此,在明确中日社会构造过去状态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其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状况做进一步研究。

报告结束后,基地同学踊跃提问,与田中比吕志教授作了深入的探讨交流。

刘义强老师总结到,田中比吕志教授以比较的视野,向我们呈现近世日本与中国社会构造的差异,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化社会差异,可以说,进入现代以后,中日社会虽表现相似,但内在差异很大,而这也是我们未来农村社会研究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责任编辑 余孝东)

<上一篇徐勇教授赴北京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从村庄档案中重新认识现代华北农村: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