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院动态

田野历史学中的口述史:南开大学张思教授系列讲座第一节

作者:余孝东  责任编辑:中农网  信息来源:中国农村研究网  发布时间:2015/11/24  浏览次数:74

本网讯(余孝东/文 毛  冲/图)526日晚,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张思教授系列讲座第一节之《田野历史学中的口述史》在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一楼报告厅开讲。讲座由中国农村研究院刘金海教授主持,中农院多位老师出席,基地班全体学生到场聆听。

张思教授认为,在当代中国乡村研究领域里,田野历史学日渐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趋向。其表现为历史学与人类学等学科相互融合,文献考证与田野研究方法相互打通,历史与现实视野相互连结。基于此,张教授以史学工作者眼中口述史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切入,结合自己在华北所做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不应只将口述史当作一种工具、一种手段,而应将其作为一种研究理念的学术主张,进而请农民讲述他们的感受和体验,从而还原和记录历史本身。在乡村调查中,要努力进入到乡土农民的视野,进入到乡土社会内部,努力从农民自身的言谈话语中,从他们自身的生活逻辑中,从乡村社会文化与习惯当中,同时也努力从他们留下的丰富的地上地下遗存以及自身作成的文本资料当中,去挖掘、揭示、解读他们所经历的那段历史,以此重新审视20世纪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的现代历程,重新审视“农民讲述的现代”在整个中国现代史当中的意义,进而重新审视我们教科书中的乃至20世纪后半期以来形形色色的现代史。此外,在研究过程中,要避免陷入“理论先行、价值预设”,以农民为研究的原点,“脱西方、脱主流、脱精英”,在国家权力渗透的乡村社会去发现农民突破重围的创造。

谈及田野历史学与人类学的区别,张教授讲到,从乡村文献档案资料出发的口述史, 在研究方法上追求以下特色,即采用深入乡村社会的近距离考察方法,以多年以来收集积累到的村内外档案文献、田野调查资料为依据,力求表现出身处底层的乡村农民对各项社会改革和现代国家建设的感受、体验和经历,力求具体地、内面地去理解底层农民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的行为,了解这些行为的起因和表现方式,最终致力于形成一部由一个个极具个性的村民与村庄自己来“编写”的、活生生的现当代中国历史。

张教授表示,“文献+口述史”这种融合式的研究方法也可称之为“乡村文献人类学”。这是一种基于村庄—乡土文献档案的乡村历史人类学研究。在这里,村庄档案文献既是重要的史料依据,也是田野考察的指引和线索;在这里,村庄档案文献为田野调查铺开了一个个明晰的历史情境;在这里,将有可能实现历史文献解读与人类学田野调查的融合,有可能开拓出新的、多维视野的研究方法和范式。

最后,张教授以河北省昌黎县侯家营村的村庄研究为范例,讲述了乡村文献档案出发的口述史。秉持“请农民讲述他们自己的现代史”的研究理念,张教授提出,摈弃仅根据领袖言论和政府文件,以及单凭预设理论模型来书写现代中国历史的模式,积极尝试发掘和使用出自底层农民之手的村落档案文献资料,尝试在田野中寻找农民自己的感受、体验和经历,用以重新书写现当代中国的历史。

在交流互动环节,同学们就“如何避免形塑农民的历史观”等问题与张教授展开了探讨延伸。

<上一篇“学术沙龙”第三期:南开大学张思教
南开大学张思教授莅临我院参观交流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