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院动态

“学术沙龙”第二期:清华大学郭于华教授口述史研究座谈会

作者:付雪原  责任编辑:中农网  信息来源:中国农村研究网  发布时间:2015/11/24  浏览次数:46

本网讯(付雪原/图文)2015年516日下午,中国农村研究院第二期“学术沙龙”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心310会议室如期举行。清华大学郭于华教授应邀参加此次活动,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徐勇教授,执行院长邓大才教授,以及我院部分老师和研究人员出席此次座谈会并就相关问题与郭教授进行了交流探讨。

本期“学术沙龙”以“口述史研究”为主题,以提问、探讨交流的形式展开。

怎么处理学术伦理和如何获取真实材料之间的矛盾?沈乾飞博士首先提出了自己实地调研中的困惑。就此问题,郭于华教授认为这个问题也是社会学、人类学研究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并结合生动的实际事例总结出三点:首先要对讲述者亮明身份、说明研究目的;其次要让讲述者明白为什么他们的讲述是重要的;最后如果需要录音录像,必须征求讲述者同意,尊重其选择。她认为,成功的口述史研究,需要长期的准备铺垫,以及友善平等感恩的态度。

张晶晶老师就“如何做农村老年女性的访谈”这一问题与郭教授进行交流探讨。张晶晶老师谈到,那个年龄段的农村女性大多没有接受过教育,她们普遍觉得自己没文化不会说,所以很难做农村老年女性的口述,即使她们愿意讲述,搜集到的也是非常碎片化的资料。对此,郭于华教授表示自己同样遇到过这样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经验,郭教授指出:一定不能让老年女性受访者跟着研究者的时间序列来讲述,而是要进入他们的时间序列——生活历程,同时还要能走出来,并把两种时间序列对照勾连,弄清大事件发生在受访者生命历程的哪个阶段,从而得到相关的口述资料。

徐勇教授也就口述史的两个问题——学术目的和学术对话与郭教授进行了探讨。徐勇教授指出,我院做口述史是基于一种学术目的。近年来,做口述讲故事的很多,但大多只是提供了故事本身。他认为,怎么对口述资料进行再比较,再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要做的。其次,徐教授谈到了口述史研究中的学术对话。他讲到,我们做口述、访谈一定要跟学术理论对话。能够证实或证伪某种理论,这样口述资料就有了它的学术价值。郭于华教授同样认为,做口述史不能只是为了讲故事,而是要解释故事背后的道理。郭教授认为自己的口述史研究有两种抱负:历史的抱负和理论的抱负。首先她谈到,中国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历史而缺少普通人的历史,做口述史能够留下可分析的材料,希望能改变历史单一存在的状态。其次,郭教授表示,在理论上希望通过口述史研究对文明的内在逻辑做一种解析。

此外,郭教授与到会的其他研究者也进行了诸多交流。最后邓大才教授做了总结发言,他认为在我院即将开展大规模口述史研究之前,能得到长期从事口述史研究的郭教授的指导,算得上是一场及时雨,并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积极与郭教授交流学习。(责任编辑 余孝东)







<上一篇民族志方法与口述历史:清华大学郭于
社会记忆与历史权力:清华大学郭于华下一篇>